《登咸阳北寺楼(一作登感化寺楼)》 张籍

唐代   张籍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作者简介(张籍)

张籍头像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登咸阳北寺楼(一作登感化寺楼)》张籍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咸阳北寺楼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中文译文:

登上咸阳北寺楼

在高秋季节,来到原野上的寺庙,下马登上楼阁俯瞰远景。
渭水从西边流来,直直地朝东南方奔流,秦山向南延绵无尽。
过去的宫殿里的人们已经不再居住,荒碣和小路已经难以寻找。
夕阳西下,凉风吹起,寂寥孤寂的心灵更加远离世俗纷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咸阳北寺楼的登高之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寺庙位于高秋的原上,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渭水从西边流来,秦山向南延绵,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广袤。然而,旧宫殿里的人们已经不再居住,荒碣和小路也已经难以辨认,给人一种凄凉和萧条的感觉。

整首诗以日暮凉风起为转折点,通过描写夕阳下的寂静和凉风的吹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远离世俗的愿望。

诗中的山水景观和荒寺的形象,与诗人内心的忧伤和追求寂静的心情相呼应,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使诗意更加丰富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以及意象和象征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追求寂静的情感。同时,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悟也体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登咸阳北寺楼(一作登感化寺楼)》张籍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xián yáng běi sì lóu yī zuò dēng gǎn huà sì lóu
登咸阳北寺楼(一作登感化寺楼)

gāo qiū yuán shàng sì, xià mǎ yī dēng lín.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wèi shuǐ xī lái zhí, qín shān nán xiàng shēn.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jiù gōng rén bú zhù, huāng jié lù nán xún.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rì mù liáng fēng qǐ, xiāo tiáo duō yuǎn xīn.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