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曲》 曹勋

宋代   曹勋
千里万里长安道,送君思君为君老,原为水底石菖蒲,不教零落同百草。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头像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杨花曲》曹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杨花曲》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诗中描述了千里万里的长安道,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思念与祝福。其中,诗人以杨花为象征,将送别的情感与杨花的坚韧与执着相联结,表达了深深的留恋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千里万里长安道,
送君思君为君老,
原为水底石菖蒲,
不教零落同百草。

这首诗的诗意是通过长安道的壮丽景色和杨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者的深深思念和祝福之情。长安道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象征着离别者的旅程,而送君思君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者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来。诗中提到的杨花原本是水底石菖蒲,暗喻离别者的坚韧和执着,它们不愿意随百草零落而消失,与离别者的情感相呼应。

这首诗词的赏析,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离别者的思念之情与杨花的形象相结合,寄托了诗人深深的留恋之情。诗中的长安道和杨花都具有象征意义,长安道作为离别者的旅途,昭示着离别的艰辛和漫长;而杨花则代表着坚韧与执着,与离别者的情感相呼应。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离别者的思念和祝福,以及对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颂。

整首诗以简短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曹勋深邃的情感和对离别者的关怀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离别者的深深思念和祝福,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坚韧品质的敬佩。

《杨花曲》曹勋 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huā qū
杨花曲

qiān lǐ wàn lǐ cháng ān dào, sòng jūn sī jūn wèi jūn lǎo,
千里万里长安道,送君思君为君老,
yuán wèi shuǐ dǐ shí chāng pú, bù jiào líng luò tóng bǎi cǎo.
原为水底石菖蒲,不教零落同百草。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