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陈师道

宋代   陈师道
宿鸟一枝足,争林终夜鸣。
庭花当户发,江月向人明。
鸟度清溪影,风回晚市声。
梦中无好语,池草为谁生。

作者简介(陈师道)

陈师道头像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春夜》陈师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春夜》是陈师道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宿鸟一枝足,争林终夜鸣。
庭花当户发,江月向人明。
鸟度清溪影,风回晚市声。
梦中无好语,池草为谁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夜的景象和人们的内心感受。诗人观察到了宿鸟在树林中归巢的情景,它们在夜晚争鸣不息。庭院里的花朵盛开,正好对着户口,江上的明月也倾泻着光辉。鸟儿飞过清澈的溪水,倒映出水中的影子,晚风吹拂着繁华的市集,传来热闹的声音。而诗人在梦中却没有什么好话可说,只有池塘里的草在无人问津地生长。

赏析:
《春夜》描绘了一个春天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宿鸟与树林、庭花与户口、江月与人的对应描写,凸显了整个春夜的美好与活跃。宿鸟的鸣叫声、庭院花朵的盛开和江上明月的明亮,都为夜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然而,诗末却转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梦中感到无话可说,唯有池塘里的草依然茂盛地生长,暗示了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追求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春夜的美丽和活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寥与思考。它表达了对于真实情感和交流的追求,以及人们在喧嚣繁忙的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孤独感。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对生活和内心的思考。

《春夜》陈师道 拼音读音参考

chūn yè
春夜

sù niǎo yī zhī zú, zhēng lín zhōng yè míng.
宿鸟一枝足,争林终夜鸣。
tíng huā dàng hù fā, jiāng yuè xiàng rén míng.
庭花当户发,江月向人明。
niǎo dù qīng xī yǐng, fēng huí wǎn shì shēng.
鸟度清溪影,风回晚市声。
mèng zhōng wú hǎo yǔ, chí cǎo wèi shuí shēng.
梦中无好语,池草为谁生。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