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亭》 王珪

宋代   王珪
地回林泉好,乘间会胜游。
深沈烟色聚,潇洒雨声收。
贫过扬雄宅,狂思范蠡舟。
寄言赏心友,巾褐此经秋。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头像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林亭》王珪 翻译、赏析和诗意

《林亭》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诗人把自然景色娓娓道来,地回的林泉景色十分宜人,给人以愉悦的感觉。作者借此创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让人能在其中舒展身心,享受胜游的乐趣。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深沈的烟色聚集的画面,似乎在暗示秋天的阴霾和凄凉。雨声的潇洒收拢,给人一种清新、悦耳的感受。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自己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来衬托自然景色,贫穷的作者曾经经过扬雄的宅邸,与范蠡的舟船相比,显得更加无足轻重。这里,扬雄和范蠡被用作对比,凸显了作者自己的贫困和无名之辈的身份。然而,尽管如此,作者仍然怀揣着狂放的思绪,向往着范蠡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最后,作者将这些真情实感寄托于赏心的朋友,借巾褐经历秋天的寂寥和凄美。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并在其中融入了对自己境况的反思。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而独特的情感体验,给读者带来了对秋天的感悟和思考。

《林亭》王珪 拼音读音参考

lín tíng
林亭

dì huí lín quán hǎo, chéng jiàn huì shèng yóu.
地回林泉好,乘间会胜游。
shēn shěn yān sè jù, xiāo sǎ yǔ shēng shōu.
深沈烟色聚,潇洒雨声收。
pín guò yáng xióng zhái, kuáng sī fàn lǐ zhōu.
贫过扬雄宅,狂思范蠡舟。
jì yán shǎng xīn yǒu, jīn hè cǐ jīng qiū.
寄言赏心友,巾褐此经秋。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