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 王珪

宋代   王珪
博士当年教玉筝,六宫谁敢门新声。
如今旧曲无心理,宝柱一行秋雁横。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头像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宫词》王珪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宫词》是宋代文人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宫廷音乐家的遭遇和心境变化。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博士当年教玉筝,
六宫谁敢门新声。
如今旧曲无心理,
宝柱一行秋雁横。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博士(宫廷音乐家)在宫廷中教授玉筝的情景。当时六宫中的人都不敢创作新的乐曲,因为他们对宫廷的束缚感到恐惧。然而,现在已经没有人对旧曲感兴趣了,因为他们对宫廷的心思已经消逝。最后,只有一行秋雁横过宝柱,寓意着宫廷音乐的凄凉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宫廷音乐家的经历和心理状态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和被遗忘的思考。诗中的博士当年教授玉筝,可见他曾是宫廷音乐的权威和创作的重要人物。然而,由于宫廷的限制和束缚,六宫中的人都不敢创作新的乐曲,导致宫廷音乐逐渐失去了新的灵感和活力。当时的宫廷氛围给人一种压抑和固守传统的感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传统的旧曲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对宫廷音乐的心思已经消逝殆尽。诗中的宝柱和秋雁则象征着宫廷的孤寂和凄凉。宝柱矗立在宫廷中,但已经没有了旧曲的心意和灵感。秋雁横过宝柱,寓意着时光的流转和宫廷音乐的逝去。整首诗透露出对于传统文化的忧虑和思考,以及对宫廷音乐衰落的感叹。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宫廷音乐式微的深刻触动和反思。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局限和束缚,也折射出艺术家对于创作环境的无奈和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宫廷音乐为背景,通过对个体经历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宫词》王珪 拼音读音参考

gōng cí
宫词

bó shì dāng nián jiào yù zhēng, liù gōng shuí gǎn mén xīn shēng.
博士当年教玉筝,六宫谁敢门新声。
rú jīn jiù qū wú xīn lǐ, bǎo zhù yī xíng qiū yàn héng.
如今旧曲无心理,宝柱一行秋雁横。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