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刘基

明代   刘基
景公返雀襜,晏子称其仁。
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
焉知予玉节,遗祸逮天伦。
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咏史(二十一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二十一首)》是明代诗人刘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景公返雀襜的场景,晏子称赞景公为仁德之人。诗人提及了鳏寡者拥有家室,长年不用劳作,暗示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人们的幸福生活。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贵族子弟玩乐不思进取、荒废家族美德的忧虑。他认为,这种推恩行为限制了视野,导致了国家和家族的灾难。最后,诗人发出了一声叹息,对这种君臣关系感到忧虑和无奈。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明代社会的现象和人们的思想情感。诗人通过描述景公返雀襜的场景,寓意着社会的繁荣和安定。晏子称赞景公为仁德之君,强调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地位。

诗人通过描述鳏寡者有室而不负薪的境况,表达了社会秩序的良好和人们的幸福生活。这种描写展现了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然而,诗人也用"焉知予玉节,遗祸逮天伦"的语句表达了对贵族子弟荒废家族美德、不思进取的忧虑。他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国家和家族的祸患。这种忧虑体现了对社会道德和家族传统的担忧,以及对社会秩序持续稳定的希望。

诗人最后以"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的句子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这种君臣关系的无奈和悲叹。他认为推恩行为限制了视野,导致了国家和家族的不幸。整首诗通过对景公和晏子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伦理和家族美德的关注,同时也抒发了对时代风气的忧虑和无奈之情。

《咏史(二十一首)》刘基 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shǐ èr shí yī shǒu
咏史(二十一首)

jǐng gōng fǎn què chān, yàn zǐ chēng qí rén.
景公返雀襜,晏子称其仁。
guān guǎ jì yǒu shì, cháng nián bù fù xīn.
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
yān zhī yǔ yù jié, yí huò dǎi tiān lún.
焉知予玉节,遗祸逮天伦。
tuī ēn xiàn mù jiàn, tài xī cǐ jūn chén.
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