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歌二十首》 汪元量

宋代   汪元量
两峰云销几时开,昨夜京城战鼓哀。
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

作者简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越州歌二十首》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越州(现为浙江绍兴)战乱时期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译文:
两座山峰云彩散去,何时才能再次绽放?昨夜京城传来战鼓的悲鸣。那位渔父生来就以歌舞为生,如今满头白发却见到敌兵的到来。

诗意:
这首诗以越州的战乱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两座山峰的云彩散去和京城战鼓的悲鸣,表达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和痛苦。诗中提到的渔父原本以歌舞为生,但如今他的头发已经变白,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悲伤的经历。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和社会的动荡,展现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

赏析:
《越州歌二十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通过对两座山峰云彩散去和京城战鼓的描写,表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感。渔父作为诗中的形象之一,生来载歌舞,但现在却面临战乱的威胁,满头白发暗示了他经历过的痛苦和不幸。整首诗通过这些形象,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的诗意深沉,情感真挚,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生动地展现出来。它呼唤着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乱的警醒,使读者深思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并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越州歌二十首》汪元量 拼音读音参考

yuè zhōu gē èr shí shǒu
越州歌二十首

liǎng fēng yún xiāo jǐ shí kāi, zuó yè jīng chéng zhàn gǔ āi.
两峰云销几时开,昨夜京城战鼓哀。
yú fù shēng lái zài gē wǔ, mǎn tóu bái fà jiàn bīng lái.
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