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 李吕

宋代   李吕
处处如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
主人作官重膏血,未劳挥拂蚊自绝。
荆棘不产茅山帝,天台有菌皆可尝。
期君守此化民术,异类尽令回善良。

作者简介(李吕)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李吕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是李吕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游伯均裕斋过夜,蚊蚋不见,安然入睡,直到天亮。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游伯均裕斋过夜的情景。诗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在这个地方,没有蚊蚋叮扰,让作者能够安心入睡,一直到天亮。这种景象对于那些常受蚊虫侵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游伯均裕斋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蚊蚋常常是人们夜晚休息时的困扰,它们的叮咬不仅带来不适,还可能传播疾病。然而,这首诗词中的裕斋却没有蚊蚋的困扰,给人一种祥和宁静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形象地描述了蚊虫的骚扰之烦恼,而主人却能够安然入眠,显示出主人的地位和功勋,以及他对裕斋的管理和维护。诗中还提到了“荆棘不产茅山帝,天台有菌皆可尝”,表达了裕斋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没有让蚊蚋滋生,还有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让人们能够品尝各种美味。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的赞赏和祝愿,希望主人能够守护这样的环境,用自己的才能和德行来影响和改善社会,让所有人都能回归善良。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夜晚没有蚊蚋的奇妙场景,表达了对裕斋主人的赞美和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美好的向往。

《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李吕 拼音读音参考

sù yóu bó jūn yù zhāi yè wú wén ruì shú mèi dá dàn
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

chǔ chù rú léi zhēn zài shé, zā fū chéng qún nán pū miè.
处处如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
zhǔ rén zuò guān zhòng gāo xuè, wèi láo huī fú wén zì jué.
主人作官重膏血,未劳挥拂蚊自绝。
jīng jí bù chǎn máo shān dì, tiān tāi yǒu jūn jiē kě cháng.
荆棘不产茅山帝,天台有菌皆可尝。
qī jūn shǒu cǐ huà mín shù, yì lèi jǐn lìng huí shàn liáng.
期君守此化民术,异类尽令回善良。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