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五观音岩》 苏辙

宋代   苏辙
倚崖开翠屏,临潭置苔石。
有所独无人,君心得未得。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五观音岩》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五观音岩》是苏轼(字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倚崖开翠屏,
临潭置苔石。
有所独无人,
君心得未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山庄景致,以及诗人在这个景致中的内心感受。诗人倚靠在山崖旁,开启了一扇翠绿的屏风,俯瞰着一潭清水,石上覆盖着苔藓。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自己有一种独特的体验,但却无人能够理解。他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美的领悟能力的不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首句“倚崖开翠屏”,通过“崖”和“翠屏”的描绘,将诗人与山崖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同时也呈现了一种遮蔽眼前景色的意象。接着,“临潭置苔石”描述了诗人俯瞰潭水时,水边的苔石点缀其中,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下两句“有所独无人,君心得未得”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独特体验和内心感受。诗人认为自己领悟到了一种美的境界,但却无法与他人分享,因为这种体验是非个人所得的,无法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以及对个人体验和他人认知之间的对比,探讨了主观感受与客观认知之间的差异。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体独特体验的重视,以及对于真正理解美的能力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于自然与人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五观音岩》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tí lǐ gōng lín shān zhuāng tú qí shí wǔ guān yīn yán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五观音岩

yǐ yá kāi cuì píng, lín tán zhì tái shí.
倚崖开翠屏,临潭置苔石。
yǒu suǒ dú wú rén, jūn xīn dé wèi dé.
有所独无人,君心得未得。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