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蜀公挽词三首》 苏辙
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
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范蜀公挽词三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范蜀公挽词三首》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剑外东来日,城西却住年。
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
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挽词范蜀公的三首之一。诗人描述了范蜀公东来的日子和他在城西度过的岁月。范蜀公在苏辙的高斋里寄宿,生活简朴而寂静。他们在一起交谈,范蜀公赞赏苏辙的才华,感叹他的新诗如涌泉一般源源不断。苏辙借着清酒,将自己的苦楚寄托其中,洒下了一滴滴苦涩的泪水,洒在范蜀公的墓前。
赏析:
这首诗词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苏辙对范蜀公的怀念之情。范蜀公是苏辙的友人和知己,他的离世使苏辙感到无尽的伤痛。诗中通过描述范蜀公东来的日子和在城西住的岁月,展现了范蜀公过往的风采和他们之间的友情。高斋的留宿和旅食的寂寥,烘托出范蜀公离世后的萧然和苏辙的孤独。范蜀公对苏辙的赞赏和鼓励,使苏辙感到欣慰,他将自己的新诗比作涌泉,流不尽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最后,苏辙以清樽寄托自己的苦泪,洒在范蜀公的墓前,表达了自己对范蜀公的深深思念和哀悼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辙对范蜀公的深情厚意,寄托了他对友情和创作的感慨。通过描写范蜀公的离世和苏辙的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悼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这首诗词既有情感的真挚表达,又有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展现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范蜀公挽词三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fàn shǔ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范蜀公挽词三首
jiàn wài dōng lái rì, chéng xī què zhù nián.
剑外东来日,城西却住年。
gāo zhāi liú yù sù, lǚ shí zhèng xiāo rán.
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
yǔ qiè wén tóu shí, shī xīn kàn yǒng quán.
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
qīng zūn jì kǔ lèi, yī sǎ yè fén qián.
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