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蓼屿》 苏辙

宋代   苏辙
风高莲欲衰,霜重蓼初发。
会使此池中,秋芳未尝歇。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蓼屿》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蓼屿》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蓼屿
风高莲欲衰,
霜重蓼初发。
会使此池中,
秋芳未尝歇。

中文译文:
蓼屿
风势凌云,莲花渐欲凋零,
霜露覆盖,蓼草初发芽。
此处的池塘,
秋花的芬芳从未停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风势强劲,莲花逐渐凋零,而蓼草则在霜露的覆盖下初次发芽。诗人在这个池塘边,看到了秋天中仍然绽放的花朵,它们的香气一直没有停息。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生命的延续。风势高涨,莲花受到了风的摧残,蓼草却在霜露的滋润下迎来了新的生长。诗人通过对花草的描绘,表达了秋天的变幻和生命力的顽强。虽然莲花渐渐凋谢,但蓼草在寒露的刺激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借以抒发自己对生命不息、秋花未歇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景致,通过对莲花和蓼草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坚强的生命力。莲花虽然即将凋谢,但蓼草却在秋天的气息中苏醒,生机勃勃。诗人借此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称赞。

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人以自然景观为媒介,表达了对生命的坚守和对秋天美好的赞美。同时,诗人运用了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整首诗流畅而抒情。这首诗具有典型的宋代文学风格,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苏辙优秀的诗歌才华。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蓼屿》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liǎo yǔ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蓼屿

fēng gāo lián yù shuāi, shuāng zhòng liǎo chū fā.
风高莲欲衰,霜重蓼初发。
huì shǐ cǐ chí zhōng, qiū fāng wèi cháng xiē.
会使此池中,秋芳未尝歇。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