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苏辙
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终岁常亲鞭扑,
此生知负诗书。
欲寻旧学无处,
时有故人起予。
诗意:
这里的"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是苏辙回答朋友文与对他提出的可以写六言诗来相互交流的请求而作的十首诗。诗中表达了苏辙对自己在学习文学方面的努力和挫折的感慨,以及对旧日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在文学学习上的艰辛和自省。第一句"终岁常亲鞭扑"描绘了他长时间埋头苦读的景象,"鞭扑"指的是鞭策自己,意味着他对学业的刻苦追求。第二句"此生知负诗书"表达了他对自己学识的不足和感到才华有限的自我认知。在这两句中,苏辙对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表达了坦诚和无悔。
第三句"欲寻旧学无处"表明他在寻找旧日的学友和共同学习的场所时遭遇的困难。这句话暗示了他身处的时代环境的限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或人。最后一句"时有故人起予"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和期待,他希望有故人能够和他一同共同进步,互相启迪。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述说了苏辙的学习历程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抒发了对友情和共同学习的向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在文学道路上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以及他对友谊和知识的珍视。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辙对学识追求的执着和对友情的真挚,体会到他在学习中的孤独和渴望交流的心情。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dá wén yǔ kě yǐ liù yán shī xiāng shì yīn dào jǐ nán shì zuò shí shǒu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zhōng suì cháng qīn biān pū, cǐ shēng zhī fù shī shū.
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
yù xún jiù xué wú chǔ, shí yǒu gù rén qǐ yǔ.
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