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昼》 寇准

宋代   寇准
年长追游兴渐凋,况兼巴峡景萧萧。
闲斋为谢杨花到,时拂残书慰寂寥。

作者简介(寇准)

寇准头像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春昼》寇准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春昼》是宋代文人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年长追游兴渐凋,
况兼巴峡景萧萧。
闲斋为谢杨花到,
时拂残书慰寂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寇准对年岁渐长、追寻游乐的兴致逐渐减退的感慨。加之巴峡地区的景色荒凉寂寞,更加衬托出他内心的孤寂与冷落。然而,他在闲暇的斋房中,为了感谢杨花的到来而准备好了,时常翻阅残破的书籍来慰藉自己的孤独。

赏析:
《春昼》描绘了寇准晚年的心境和生活状态。首两句表达了他年老后追求游乐的兴致渐渐消退,同时巴峡地区的景色也显得荒凉凄凉,这种环境更加强化了他内心的孤独感。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诗表现出他在闲暇时刻为杨花的到来而准备好的心情,这显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激之情。最后一句诗揭示了他在孤寂中寻求慰藉的方式,通过拂拭残破的书籍,他尽量使自己的内心得到一些宁静和安慰。

整首诗词在表达老年人的心境和情感上显得深沉和忧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体验。作为一首宋代的诗词作品,它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

《春昼》寇准 拼音读音参考

chūn zhòu
春昼

nián zhǎng zhuī yóu xìng jiàn diāo, kuàng jiān bā xiá jǐng xiāo xiāo.
年长追游兴渐凋,况兼巴峡景萧萧。
xián zhāi wèi xiè yáng huā dào, shí fú cán shū wèi jì liáo.
闲斋为谢杨花到,时拂残书慰寂寥。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