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十首 韩子》 高启

明代   高启
自古南荒窜逐过,佞臣元少直臣多。
官来泷吏休相诮,天要潮人识孟轲。

作者简介(高启)

高启头像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读史十首 韩子》高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读史十首 韩子》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南方的荒地一直有人逃亡过,奸臣多而忠臣少。当官的来了,泷吏们就停止互相讥讽,因为天意要让有见识的人认识到孟轲的价值。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历史上南方荒地的逃亡现象,以及奸臣和忠臣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认为,南方荒地的逃亡现象是历史的常态,而奸臣多而忠臣少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当有能力的人执政时,社会秩序会得到改善,泷吏们也会停止互相讥讽。这种变化是天意所导致的,它让有见识的人认识到孟轲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上的社会现象,通过对南方荒地逃亡和奸臣忠臣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光明。诗人通过描述官员的到来,以及泷吏们停止互相讥讽,表达了对社会秩序改善的希望和对有见识的人的赞赏。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正直和智慧的崇尚。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秩序和人才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

《读史十首 韩子》高启 拼音读音参考

dú shǐ shí shǒu hán zi
读史十首 韩子

zì gǔ nán huāng cuàn zhú guò, nìng chén yuán shǎo zhí chén duō.
自古南荒窜逐过,佞臣元少直臣多。
guān lái lóng lì xiū xiāng qiào, tiān yào cháo rén shí mèng kē.
官来泷吏休相诮,天要潮人识孟轲。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