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县城凝嵩亭》 梅尧臣
陟彼已不浅,坐此安能知。
今谁绝壁下,但见前峰危。
正与曩未异,目存迹焉追。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阳翟县城凝嵩亭》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阳翟县城凝嵩亭》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望向西北,眺望嵩山的青色,回忆起曾在大室上游的时光。登上这个台亭,我如何能够领悟其中的深意。如今谁在绝壁下,只见前方的山峰险峻。与过去并无不同,但目光仍追寻着过往的印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梅尧臣站在阳翟县城的凝嵩亭上,望向西北方的嵩山,回忆起他曾在大室上游的时光。他站在亭中思索,感叹自己登嵩山的经历并不能让他完全领悟山的深意。他意识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山峰的险峻和景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他的目光仍然追溯着过去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作者站在阳翟县城的凝嵩亭上,望向嵩山,展现了一种对过往时光和自然景观的回忆和思索。诗中的嵩山被描绘成青色的,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作者回忆起自己曾在大室上游的时光,暗示着他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然而,尽管作者登上了嵩山,但他意识到他并不能完全领悟山的深意,这一点通过诗中的对比表达出来。
诗中的“谁在绝壁下”和“前峰危”描绘了山峰的险峻和危险,给人一种挑战和冒险的感觉。诗人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山峰的景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对比表达了山的恒定和永恒的特性。最后,作者提到自己的目光仍然追溯着过去的痕迹,显示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回忆。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同时,通过山的形象,诗人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沉思索,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阳翟县城凝嵩亭》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dí xiàn chéng níng sōng tíng
阳翟县城凝嵩亭
xī běi wàng sōng sè, yì shàng dà shì shí.
西北望嵩色,忆上大室时。
zhì bǐ yǐ bù qiǎn, zuò cǐ ān néng zhī.
陟彼已不浅,坐此安能知。
jīn shuí jué bì xià, dàn jiàn qián fēng wēi.
今谁绝壁下,但见前峰危。
zhèng yǔ nǎng wèi yì, mù cún jī yān zhuī.
正与曩未异,目存迹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