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洛阳牡丹》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洛阳牡丹》是梅尧臣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的牡丹,历来以其珍贵的颜色闻名,然而当它们凋谢后又将去往何处呢?明亮的花魄不应该散去,而是仍然依附在花朵上。红色的花朵住在金谷宫中的妓女那里,黄色的花朵则属于洛川宫中的妃子。朱红和紫色的花朵也一同附在其中,可谓是世间罕见之物。

诗意:
《洛阳牡丹》通过描述洛阳的牡丹花,展现了其珍贵和美丽。诗人以牡丹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之情。牡丹花的色彩丰富多样,红色、黄色、朱红、紫色等各种颜色的花朵都在洛阳绽放,显示了牡丹的独特之处。诗人通过描绘它们的色彩和所属的环境,表达了牡丹花在人间的稀有和珍贵,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愉悦。

赏析:
《洛阳牡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赞美和思考。诗词中的牡丹花被描绘成色彩鲜艳、美丽绝伦的花朵,象征着珍贵和稀有的存在。牡丹花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它们的花色上,更体现在它们所属的环境中。金谷宫和洛川宫都是皇宫中的高贵之所,牡丹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显得尊贵而珍贵。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和珍贵的价值。

此外,诗词中的牡丹花还寓意了人生的意义。牡丹花的凋谢和归宿成为诗人思考的对象。诗人希望明亮的花魄不会散去,而是继续依附在花朵上,延续美丽。这种愿望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坚持和珍惜,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担忧和思考。通过牡丹花的形象,诗词传达了对美丽、珍贵和流逝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美好的思考和共鸣。

总的来说,《洛阳牡丹》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和珍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以及对生命和流逝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洛阳牡丹》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luò yáng mǔ dān
洛阳牡丹

gǔ lái duō guì sè, mò qù dìng hé guī.
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qīng pò bù yīng sàn, yàn huā hái suǒ yī.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hóng qī jīn gǔ jì, huáng zhí luò chuān fēi.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zhū zǐ yì jiē fù, kě yán rén shì xī.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