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司空曙

唐代   司空曙
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
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
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
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作者简介(司空曙)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风筝》司空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风筝》是唐代诗人司空曙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幅风筝飞翔的场景,拟人化地描述了风筝和自然景物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寥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风吹玉柱,
万籁忽齐飘。
飒树迟难度,
萦空细渐销。
松泉鹿门夜,
笙鹤洛滨朝。
坐与真僧听,
支颐向寂寥。

诗意是通过描绘风筝在高风中飞翔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筝在高风中像玉柱一样矗立,飘动起来,风声和各种声音都突然齐鸣起来。诗中用“飒树迟难度”一句来形容风筝在快速飞翔时的难度与风筝线的延展状态。风筝飞翔的宛如悬在空中,细细的线如同渐渐消失。夜晚时听到松树和泉水的声音,早晨时听到笙笛和鹤鸣,而作者坐在一起与真僧倾听,缓缓地和僧人在这寥寂之中交流。

通过对风筝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景物的感悟。风筝在风中飞翔,代表着人们在纷繁的世界中追求自由和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喜乐与悲伤、忧愁与寂寞。诗中透露出一种怀古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纷繁世界的厌倦,对寂寥和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的赏析中透露出作者的哲思和精神境界,借风筝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纷繁的世界和人生追求的反思和思考。风筝的形象给人一种喜悦和希望的感觉,而与风筝共处的僧人则代表了寂寥和平静。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对比,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宁静。

《风筝》司空曙 拼音读音参考

fēng zhēng
风筝

gāo fēng chuī yù zhù, wàn lài hū qí piāo.
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
sà shù chí nán dù, yíng kōng xì jiàn xiāo.
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
sōng quán lù mén yè, shēng hè luò bīn cháo.
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
zuò yǔ zhēn sēng tīng, zhī yí xiàng jì liáo.
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