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 黄庭坚
沟水已东全入汉,淮阴谁复议元功。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鸿沟》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鸿沟》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英雄并世不相容,
割据山川计亦穷。
沟水已东全入汉,
淮阴谁复议元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英雄们之间却无法和平共处。山川被各个割据势力所占据,各自为政的局面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沟水已经全都流入大河,表明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渐被统一的大势力所吞并。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淮阴地区,谁还能够重新审议并评估他们过去的功绩。
赏析:
《鸿沟》是黄庭坚在宋代政治动荡的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乱世的忧虑和对英雄们无法和解的感慨。诗中的"鸿沟"象征着割据势力之间的隔阂和不和,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纷争。作者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乱世的无奈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诗词中的"沟水已东全入汉"表明割据势力渐渐被大势力所吞并,大势所趋已经无法改变。最后两句"淮阴谁复议元功"则提出了一个问题,淮阴地区的英雄们在统一大势下,他们过去的功绩和贡献是否还能够被重新评估和重视。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忧虑和对英雄们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望和对英雄们功绩的思念。诗词中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发,体现了黄庭坚对时代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鸿沟》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hóng gōu
鸿沟
yīng xióng bìng shì bù xiāng róng, gē jù shān chuān jì yì qióng.
英雄并世不相容,割据山川计亦穷。
gōu shuǐ yǐ dōng quán rù hàn, huái yīn shuí fù yì yuán gōng.
沟水已东全入汉,淮阴谁复议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