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
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黄庭坚(1045年-1105年)所作,题为《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
供布袋和尚颂赞。
一钵饭养活千家,
孤身漂泊万里。
若有知音问及心境,
不停留在涅槃的境界。
弥勒菩萨,真实存在千百亿分身。
若问我下世的时候,
并不需要击打那鼓笛。

诗意:
这首诗词以供奉给布袋和尚的花碗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钵饭养活千家的情景,强调了生活中的善良和慈悲。作者自比孤身漂泊万里,暗示了自己在世间的孤立和追求。当有知音问及他的内心感受时,他并不满足于停留在涅槃的境界,而是向往更高的境界。

诗中提到了弥勒菩萨,指的是佛教中的弥勒菩萨,据信会在未来成佛救度众生。作者认为弥勒菩萨存在着无数的分身,表达了对菩萨众生化身的敬佩和崇拜。最后,作者表示如果有人问他下世的时候,他并不需要击打鼓笛,暗示他对未来的生死和命运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对一钵饭养活千家和孤身漂泊万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生活中的善良和孤独。他渴望与知音相遇,但并不满足于停留在现有的境界,而是追求更高的境界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引入弥勒菩萨的形象,诗词传递了对众生化身的敬佩和崇拜之情。作者认为弥勒菩萨存在着众多分身,暗示着人生的可能性和转世的概念。最后一句描述了作者对未来的超脱态度,他并不需要击打鼓笛来揭示自己的命运,显示了他对生死和命运的超然心态。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生活、人生和境界的思考。它富有哲理性和禅意,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超脱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弥勒菩萨的崇拜,表达了作者对善行和众生化身的敬佩,体现了佛教思想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yǐ xiāng zhú tuán chá liú lí xiàn huā wǎn gōng bù dài hé shàng sòng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

yī bō qiān jiā fàn, gū shēn wàn lǐ fú.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
zhī yīn ruò xiāng wèn, bú zhù niè pán zhōu.
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
mí lè zhēn mí lè, fēn shēn qiān bǎi yì.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ruò wèn xià shēng shí, bù dǎ zhè gǔ dí.
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