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寺》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翛然光宅淮之阴,扶舆独来止中林。
千秋锺梵已变响,十亩桑竹空成阴。
昔人倨堂有妙理,高座翳绕天花深。
红葵紫苋复满眼,往事无迹难追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光宅寺》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光宅寺》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光宅寺,位于淮河之阴,
我独自乘舆来到这片中林。
千秋岁月中,佛钟声已经变得微弱,
十亩桑竹空荡荡地覆盖着阴影。
昔日的人们在这庙堂中拥有奇妙的理念,
高座上的幕帘掩映着深邃的天花。
红葵和紫苋花再次盛开,占满了眼帘,
往事消逝得无影无踪,难以追寻。

诗意:
《光宅寺》描绘了一个古老佛寺的景象,表达了岁月流转、事物变迁的主题。诗人以寺庙中桑竹的生长、佛钟声的微弱和往事的遗忘为象征,表达了光阴荏苒、一切皆有终结的哲理。诗中展示了人类的努力和智慧,但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因为过去的辉煌已经无法追寻。

赏析:
《光宅寺》通过对古老寺庙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中的光宅寺象征着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的一生、功名利禄和文化传承等。桑竹的生长和佛钟声的微弱,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衰败。与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往事难以追寻的无奈之情。

诗人通过寺庙的景象,呼唤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的繁华,而是应该在淡泊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升华。诗中的红葵和紫苋花盛开,象征着新的生机和希望,它们重新填满了眼帘,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希冀。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光宅寺的景象,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并在追求中保持淡泊与宁静的心境。

《光宅寺》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guāng zhái sì
光宅寺

xiāo rán guāng zhái huái zhī yīn, fú yú dú lái zhǐ zhōng lín.
翛然光宅淮之阴,扶舆独来止中林。
qiān qiū zhōng fàn yǐ biàn xiǎng, shí mǔ sāng zhú kōng chéng yīn.
千秋锺梵已变响,十亩桑竹空成阴。
xī rén jù táng yǒu miào lǐ, gāo zuò yì rào tiān huā shēn.
昔人倨堂有妙理,高座翳绕天花深。
hóng kuí zǐ xiàn fù mǎn yǎn, wǎng shì wú jī nán zhuī xún.
红葵紫苋复满眼,往事无迹难追寻。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