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螯二首》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车螯肉之羽,恃壳保厥身。
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启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墂。
往往汤火间,身尽壳空存。
维海错万物,口牙且咀吞。
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
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
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车螯二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车螯二首》

车螯肉之羽,恃壳保厥身。
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启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墂。
往往汤火间,身尽壳空存。

维海错万物,口牙且咀吞。
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
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

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

中文译文:
《车螯二首》

螃蟹凭借坚硬的壳保护自己的身体,如同肉上的羽毛。
只有在身体有所需求时,才会微微张开嘴唇。
仍担心被拿捉,常常被泥沙掩埋。
经常身陷沸腾的水中,只剩壳空空存留。

大海包容着万物,嘴巴和牙齿咀嚼着吞食。
你又何必害怕那个人呢,他难道比螃蟹更可怕吗?
长期以来,无为而自苦,隐藏自己而不显露。
突然豁然开朗,自由地在四海中游荡。

清澈的波浪洗净它的污垢,白日晒干它的迷糊。
生死或许存在,岂能轻易被烹煮焚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螃蟹为主题,通过对螃蟹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奋发向前、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螃蟹依靠坚硬的壳保护自己,但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展示自己。然而,它仍然担心被捕捉和埋没。作者通过螃蟹的形象,暗示自己身处时世之中,也需要保持警觉和谨慎。

诗中提到的"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比螃蟹更可怕的人的不屑和鄙视,暗示了作者对于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的重视。作者表示,无为而自苦,并不暴露自己,但当机会来临时,他会豁然开朗,勇敢地展现自己,像螃蟹一样在海洋中自由游荡。

最后两句"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则表达了生死的不确定性,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诗人认为,生死可能存在着某种延续,而不是轻易被彻底毁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螃蟹的形象,并通过螃蟹的特点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鼓励读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警觉,努力追求自己的价值,并勇敢面对生死的挑战。同时,诗中对生死的思考也使人深思,引发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知的探索。

总之,这首《车螯二首》通过描绘螃蟹的形象,寓意着人们应该保持警觉、勇敢追求自己的价值,并珍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呈现,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车螯二首》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chē áo èr shǒu
车螯二首

chē áo ròu zhī yǔ, shì ké bǎo jué shēn.
车螯肉之羽,恃壳保厥身。
zì fēi shēn yǒu qiú, bù gǎn wēi qǐ chún.
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启唇。
shàng kǒng chuò zhě dé, ní shā cháng mái biāo.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墂。
wǎng wǎng tāng huǒ jiān, shēn jǐn ké kōng cún.
往往汤火间,身尽壳空存。
wéi hǎi cuò wàn wù, kǒu yá qiě jǔ tūn.
维海错万物,口牙且咀吞。
ěr wú rú bǐ hé, kě wèi níng dú rén.
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
wú wéi jiǔ zì kǔ, hán nì bù bào chén.
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huò rán cóng suǒ rú, yóu dàng sì hǎi chún.
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
qīng bō zhuó qí wū, bái rì shài qí hūn.
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sǐ shēng huò yǒu zài, qǐ jù dé pēng fán.
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