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瓦砚诗》 晏殊

宋代   晏殊
邺城宫殿久荒凉,缥瓦随波出禁墙。
谁约藓文成古砚,等间裁破碧鸳鸯。
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
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

作者简介(晏殊)

晏殊头像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古瓦砚诗》晏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古瓦砚诗》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邺城宫殿久荒凉,
缥瓦随波出禁墙。
谁约藓文成古砚,
等间裁破碧鸳鸯。
已恣玉锋磨藓骨,
更持蟾泪湿云根。
欲知千载凄凉意,
尚有昭阳夜雨痕。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古老的邺城宫殿久已荒凉,
瓦片随波浮出禁宫墙。
是谁将藓文约束成古砚,
等待时机切割碧色鸳鸯。
已经自由地磨砺玉刀锋利,
还执着地拿着蟾蜍眼泪润湿云朵根。
如果你想了解千年来的凄凉情怀,
仍然有昭阳宫的夜雨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瓦砚为主题,通过描述邺城宫殿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沧桑的感慨。邺城是晏殊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所在地,而宫殿的荒凉则象征着时光的消逝和事物的更迭。瓦片随波浮出禁宫墙,描绘了宫殿的残破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中提到的古砚,是用来写字的硬石砚台,藓文则是指砚台上长出的青苔状的纹理。作者将藓文比喻为文字的痕迹,表达了文字的历久弥新和传承的意义。等间裁破碧鸳鸯,意味着等待时机去雕刻砚台上的纹饰,象征着艺术家的创作和追求。

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玉锋磨藓骨,意味着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蟾泪湿云根,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用砚台书写时字迹湿润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深情。

最后两句诗“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通过昭阳夜雨的痕迹来表达千年来的凄凉情怀。昭阳宫是晏殊的官职所在地,夜雨则象征了离别和思念,痕迹则是时间流逝中的痕迹。这两句诗以凄凉的意境作为诗词的收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的深思。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瓦砚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艺术追求的思考,展现了晏殊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艺术的热爱。诗词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将瓦片、藓文、碧鸳鸯、玉锋、蟾泪等元素融入其中,给人一种古朴而凄凉的美感。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情感,展现了晏殊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文化传统的倾慕。

《古瓦砚诗》晏殊 拼音读音参考

gǔ wǎ yàn shī
古瓦砚诗

yè chéng gōng diàn jiǔ huāng liáng, piāo wǎ suí bō chū jìn qiáng.
邺城宫殿久荒凉,缥瓦随波出禁墙。
shuí yuē xiǎn wén chéng gǔ yàn, děng jiān cái pò bì yuān yāng.
谁约藓文成古砚,等间裁破碧鸳鸯。
yǐ zì yù fēng mó xiǎn gǔ, gèng chí chán lèi shī yún gēn.
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
yù zhī qiān zǎi qī liáng yì, shàng yǒu zhāo yáng yè yǔ hén.
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