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 苏轼

宋代   苏轼
惆怅沙河十里春,一番花老一番新。
小楼依旧斜阳里,不见楼中垂手人。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戏赠》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戏赠》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惆怅沙河十里春,
一番花老一番新。
小楼依旧斜阳里,
不见楼中垂手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沙河十里的春天感到的惆怅之情。他观察到一种矛盾的现象:一番花谢去了,又一番花开放。作者提到了一个小楼,它依然倾斜在夕阳的余晖中,但楼中的人已不见了。

赏析:
《戏赠》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消失,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的“沙河十里春”揭示了作者所处的地域环境,他在这片春天的土地上感受到了无法言喻的情绪。一番花谢去,又一番花开放,展现了生命的轮回和变化。这种变化既让人感到惆怅,又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和期待。

诗中的小楼是一种象征,代表了过去的时光。它依然存在,但斜阳的余晖中却找不到垂手的人。这种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楼中垂手的人或许是作者曾经的伙伴或恋人,如今已离去或消逝于时光之中。这种离别和失去的感觉对作者而言是令人惆怅的。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悲叹和思考。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以及对逝去的人和事物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体悟和对光阴流逝的无奈感。这种对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在苏轼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展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戏赠》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xì zèng
戏赠

chóu chàng shā hé shí lǐ chūn, yī fān huā lǎo yī fān xīn.
惆怅沙河十里春,一番花老一番新。
xiǎo lóu yī jiù xié yáng lǐ, bú jiàn lóu zhōng chuí shǒu rén.
小楼依旧斜阳里,不见楼中垂手人。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