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鱼》 苏轼

宋代   苏轼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
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
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鳊鱼》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鳊鱼》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
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江水波光粼粼,游动的鱼儿宛如玉瓶一般。

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
有人说鱼儿被困在渔网中无法自由挣脱,渴望食物却常常被人捕捉煮熟。

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我想起了古代诗人杜甫,他曾有过类似的感慨,当他面对江流的时候,会回忆起另一位诗人孟浩然。

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
我现在也为这些鱼儿感到悲伤,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眼泪纵横。

这首诗以描写江水中游动的鳊鱼为主题,通过对鱼儿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悲伤。诗中的鳊鱼被比喻为玉瓶,形象生动,给人以美感。然而,鳊鱼却常常成为人们的猎物,被捕捉煮熟,这一形象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作者通过引用古代诗人杜甫的名字,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最后,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用辍筋涕纵横的表达方式,表现出对鱼儿命运的同情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鱼儿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无奈。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和生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鳊鱼》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biān yú
鳊鱼

xiǎo rì zhào jiāng shuǐ, yóu yú shì yù píng.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
shuí yán jiě suō xiàng, tān ěr měi zāo pēng.
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
dù lǎo dāng nián yì, lín liú yì mèng shēng.
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wú jīn yòu bēi zi, chuò jīn tì zòng héng.
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