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妃阁五首》 苏轼

宋代   苏轼
午景帘栊静,薰风草木酣。
谁知恭俭德,彩缕出亲蚕。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皇太妃阁五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皇太妃阁五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皇太妃阁五首

午景帘栊静,
薰风草木酣。
谁知恭俭德,
彩缕出亲蚕。

诗意:
这首诗以皇太妃阁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午后景象。帘栊静谧,薰风吹拂着草木,大家都沉浸在宁静和愉悦之中。然后,诗人表达了对恭俭德行的赞美,提到了彩缕出自亲手养蚕的事实,暗示了皇太妃对美德的追求和努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太妃阁的午后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午景帘栊静"一句,描绘了午后时分的宁静和静谧,使人感受到一种安详的氛围。"薰风草木酣"一句,则通过风吹拂草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愉悦。这两句诗都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转向表达对恭俭德行的赞美。"谁知恭俭德"这句话传递了一个问题,暗示了皇太妃所追求的美德可能并不为人所知。而"彩缕出亲蚕"一句,则点明了皇太妃亲手养蚕并从中获取彩色丝线的事实。这里的"彩缕"可以被理解为皇太妃的美德和善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出了美好的事物。这种对美德的赞美,既表达了诗人对皇太妃的敬意,也彰显了苏轼对恭俭德行的推崇和称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赞美美德,展现了宁静和美好的氛围,同时表达了对恭俭德行的推崇和赞赏。它通过微妙的描写和隐喻,传递了对美德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皇太妃阁五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huáng tài fēi gé wǔ shǒu
皇太妃阁五首

wǔ jǐng lián lóng jìng, xūn fēng cǎo mù hān.
午景帘栊静,薰风草木酣。
shéi zhī gōng jiǎn dé, cǎi lǚ chū qīn cán.
谁知恭俭德,彩缕出亲蚕。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