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十首》 苏轼

宋代   苏轼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荆州十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荆州十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荆州十首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中文译文:
在南方的旧战国,战争的悲惨意味仍然存在。
慷慨豪情源于刘表,凄凉忧伤是屈原的代表。
废弃的城池仍然有井,古老的姓氏汇聚成村。
虽然可以欣赏到美景,但我不敢谈论国家的兴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荆州为背景,通过描绘南方的历史和风景,表达了苏轼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的开头提到南方是旧时战国纷争的地方,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带给人们悲惨和凄凉的感受。苏轼通过提到刘表和屈原,分别代表了慷慨豪情和凄凉忧伤,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接下来,诗中提到废弃的城池仍然保留着井,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也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古老的姓氏聚居成村,说明了人们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迁,但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和传统文化。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观赏形胜的心情,但他却不敢轻易谈论国家的兴衰和升平。这表明他对历史的敬畏和谦逊,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不敢妄加评论。

整首诗通过对南方历史和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国家命运和历史沉思的感慨。他以自己有限的眼界和境界,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和责任感。

《荆州十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jīng zhōu shí shǒu
荆州十首

nán fāng jiù zhàn guó, cǎn dàn yì yóu cún.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kāng kǎi yīn liú biǎo, qī liáng wèi qū yuán.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fèi chéng yóu dài jǐng, gǔ xìng jù chéng cūn.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yì jiě guān xíng shèng, shēng píng bù gǎn lùn.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