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慈恩春色今朝尽,
尽日徘徊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
紫藤花下渐黄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留恋之情。诗人在慈恩寺门前徘徊整天,把握不住春天的流逝,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无奈。当紫藤花下的夕阳渐渐西沉时,诗人对春天的离去感到更加沉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感叹和无法挽留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词通过描述春天的消逝和黄昏的落幕,抓住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光阴荏苒的深切感受。

首句“慈恩春色今朝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已经到了尽头,给人一种春天即将离去的感觉。接着,诗人以“尽日徘徊倚寺门”形容自己整天徘徊在寺门前,表达了他对春天逝去的怅惘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通过对春天的离去的再次强调,增加了诗词的悲凉氛围。诗人的心情在春光渐渐消退的背景下更加沉重,他深感春天的离去是无法挽留的,与此同时,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脆弱。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寄托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之情,展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生命短暂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sān yuè sān shí rì tí cí ēn sì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

cí ēn chūn sè jīn zhāo jǐn, jǐn rì pái huái yǐ sì mén.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
chóu chàng chūn guī liú bù dé, zǐ téng huā xià jiàn huáng hūn.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