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铭》 郑魁

宋代   郑魁
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
磨出海鲸血,声成天马蹄。
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常恐魍魉夺,山行亦自摧。

《端砚铭》郑魁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端砚铭》

仙翁种玉芝,
耕得紫玻璃。
磨出海鲸血,
声成天马蹄。

润应通月窟,
洗合就云溪。
常恐魍魉夺,
山行亦自摧。

中文译文:
仙翁种下了玉芝,
耕得了紫色的玻璃。
磨砚时似乎流出了海鲸的血,
砚声如同天马的蹄声。

砚液滋润着月亮的洞窟,
洗砚水与溪水合为一体。
常常担心恶灵会夺走它,
就像登山时自己也容易摧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郑魁创作的《端砚铭》。诗人以砚台为主题,通过描绘砚台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与自然景物的联系,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自身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砚台的珍贵和美丽。砚台被比喻为种植了玉芝的仙翁,通过耕作和磨制,砚台逐渐变得紫色如玻璃。这种紫色的砚台独特而美丽,显示出它的珍贵价值。

其次,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砚台的声音和液体与神奇的事物联系起来。砚台磨砚时发出的声音宛如天马奔蹄,形象地描绘了声音的高亢和动听。而砚台的砚液则被形容为能够滋润月窟(指月亮的洞窟)的宝贵液体,并与清澈的溪水相融合,表达了砚台的清雅和润泽之美。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砚台命运的忧虑。他常常担心恶灵或其他不可预见的灾难会夺走砚台的宝贵,同时也意味着对文化传承的担心。类似地,登山行走时,也可能因为疏忽而摧毁砚台,这种对自身行为的自省也暗示了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自身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砚台的象征意义的运用,赋予了这首诗以深远的意蕴,使其超越了物质的层面,具有一定的哲思性和抒情性。

《端砚铭》郑魁 拼音读音参考

duān yàn míng
端砚铭

xiān wēng zhǒng yù zhī, gēng dé zǐ bō lí.
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
mó chū hǎi jīng xuè, shēng chéng tiān mǎ tí.
磨出海鲸血,声成天马蹄。
rùn yīng tōng yuè kū, xǐ hé jiù yún xī.
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cháng kǒng wǎng liǎng duó, shān xíng yì zì cuī.
常恐魍魉夺,山行亦自摧。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