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侍祠十绝》 王庭

未知   王庭
礼行肆类又称禋,喜见承平景铄信。
堪笑汉人夸肸饰,何如明德达精纯。

作者简介(王庭)

王庭(1079~1171)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民瞻。安福(今属江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为衡州茶陵县(今属湖南)丞。弃官隐居卢溪(今属湖南),自号卢溪真逸。绍兴十九年(1149)因诗得祸,被贬。二十五年秦桧死,不久得归。孝宗即位,授国子监主簿,后转直敷文阁。王庭的学生杨万里说他的诗率直(《卢溪先生文集序》)。绍兴八年(1138),胡铨因得罪秦桧,被贬,王庭不畏权势,勉励胡铨“男子要为天下奇”(《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后又寄诗,赞扬胡铨“百炼不屈刚为肠”(《胡邦衡移衡州用坐客段廷直韵》),于是得祸。他同情农民,在《寅陂行》中,率直地把老农的话记下来,揭露朝廷兴修农田水利乃“虚名”。他久居农村,有不少清新的作品。不过也有一些诗作模仿黄庭坚格调,承袭他的诗句,缺乏创造。他的文和词在当时也颇有名气。

《明堂侍祠十绝》王庭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明堂侍祠十绝》
朝代:未知
作者:王庭

礼行肆类又称禋,
喜见承平景铄信。
堪笑汉人夸肸饰,
何如明德达精纯。

中文译文:

礼仪分为四类,其中之一称为禋,
欣喜地见证着持久和平的景象,这是真实可信的。
可笑的是汉人夸耀身上的外在装饰,
何不取明德达精纯为楷模?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礼仪的思考,呼吁人们重视内在的美德和精神境界,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虚饰。作者对于人们夸耀身上的外在装饰感到可笑,并提出建议,称赞明德和精神的高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礼仪和美德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通过祭祀神明表达对上天的敬意和感谢。诗中作者以这种仪式来象征整个礼仪体系,并指出值得人们称道和追求的是持久和平的景象,而不是外在的虚饰。作者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指出,汉人过于追求外在的装饰,而忽视了内在的美德和精神修养,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观点。通过这种对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真诚和高尚品质的崇尚,并呼唤人们以明德为楷模,追求内在的美好。

《明堂侍祠十绝》王庭 拼音读音参考

míng táng shì cí shí jué
明堂侍祠十绝

lǐ xíng sì lèi yòu chēng yīn, xǐ jiàn chéng píng jǐng shuò xìn.
礼行肆类又称禋,喜见承平景铄信。
kān xiào hàn rén kuā xī shì, hé rú míng dé dá jīng chún.
堪笑汉人夸肸饰,何如明德达精纯。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