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柳》, 诗句共16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hé kěn dào qīng qiū rì, yǐ dài xié yáng yòu dài ch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全诗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柳树伤怀

作者简介(李商隐)

李商隐头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柳)李商隐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柳)李商隐 古诗赏析

  对比手法 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李商隐 古诗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李商隐 古诗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李商隐 古诗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李商隐 古诗,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李商隐 古诗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李商隐 古诗,却不着一个“(柳)李商隐 古诗”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李商隐 古诗。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李商隐 古诗,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李商隐 古诗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李商隐 古诗,春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李商隐 古诗,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李商隐 古诗枝,用一“逐”字,说(柳)李商隐 古诗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李商隐 古诗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李商隐 古诗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李商隐 古诗人格化。本是风吹(柳)李商隐 古诗动,却偏要写成(柳)李商隐 古诗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李商隐 古诗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李商隐 古诗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李商隐 古诗,秋蝉鸣(柳)李商隐 古诗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李商隐 古诗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李商隐 古诗》,其实就是咏(柳)李商隐 古诗。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李商隐 古诗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李商隐 古诗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李商隐 古诗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李商隐 古诗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李商隐 古诗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李商隐 古诗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李商隐 古诗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李商隐 古诗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李商隐 古诗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李商隐 古诗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李商隐 古诗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李商隐 古诗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李商隐 古诗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李商隐 古诗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李商隐 古诗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李商隐 古诗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李商隐 古诗,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李商隐 古诗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李商隐 古诗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李商隐 古诗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李商隐 古诗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李商隐 古诗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李商隐 古诗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柳)李商隐 古诗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柳)李商隐 古诗》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李商隐 古诗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李商隐 古诗、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李商隐 古诗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李商隐 古诗,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李商隐 古诗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李商隐 古诗,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ǔ

céng zhú dōng fēng fú wǔ yán, lè yóu chūn yuàn duàn cháng tiān.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rú hé kěn dào qīng qiū rì, yǐ dài xié yáng yòu dài chán.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相关诗句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出自李商隐的 (柳),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