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底何如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见底何如此”出自唐代李白的《清溪行/宣州清溪》,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àn dǐ hé rú c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见底何如此”全诗

《清溪行/宣州清溪》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写水落寞

作者简介(李白)

李白头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清溪行/宣州清溪翻译及注释

翻译
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注释
⑴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⑵诸:众多,许多。
⑶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⑷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⑸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⑹游子:久居他乡的人。作者自指。

清溪行/宣州清溪鉴赏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清溪行/宣州清溪创作背景

  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李白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

“见底何如此”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īng xī xíng xuān zhōu qīng xī
清溪行/宣州清溪

qīng xī qīng wǒ xīn, shuǐ sè yì zhū shuǐ.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jiè wèn xīn ān jiāng, jiàn dǐ hé rú cǐ.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rén xíng míng jìng zhōng, niǎo dù píng fēng lǐ.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xiàng wǎn xīng xīng tí, kōng bēi yuǎn yóu zǐ.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见底何如此”平仄韵脚

拼音:jiàn dǐ hé rú c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见底何如此”的相关诗句

“见底何如此”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见底何如此”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见底何如此”出自李白的 (清溪行/宣州清溪),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