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鸟向谁啼”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寒鸟向谁啼”全诗
汉兵不到处,寒鸟向谁啼。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雪后登代州城楼时虏犯岢岚三首》谢榛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雪后登代州城楼时虏犯岢岚三首》
朝代:明代
作者:谢榛
睥睨胡天近,
登临边树迷。
汉兵不到处,
寒鸟向谁啼。
中文译文:
仰望着近在眼前的边塞天空,
登上城楼望向迷茫的边陲树林。
汉朝的军队无处可至,
寒冷的鸟儿向谁鸣叫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边塞地区的景象和深邃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抬头仰望着边塞的天空,使用了"睥睨"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胡人的将近感到忧虑和紧张。接着,诗人登上城楼,望向迷茫的边陲树林,意味着他身处边塞地区,周围充满了未知和困惑。诗的下半部分,诗人用"汉兵不到处"这句话,表达了明朝时期边塞地区的脆弱状况,汉朝的军队无法到达每一个地方,边塞地区缺乏有效的防御。最后一句"寒鸟向谁啼",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地区的荒凉和寂寞感,寒冷的鸟儿无人倾诉,向谁鸣叫呢?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边塞地区的景象和表达内心的思考,展示了明代时期边塞地区的困境和无奈。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边塞的天空和树林,表达了对胡人的警惕和对国家安宁的担忧。诗中的"汉兵不到处"和"寒鸟向谁啼",呈现出边塞地区的荒凉和寂寞,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边疆土地的怀念和思考。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揭示了边塞地区的困境和人们的深情。
“寒鸟向谁啼”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uě hòu dēng dài zhōu chéng lóu shí lǔ fàn kě lán sān shǒu
雪后登代州城楼时虏犯岢岚三首
pì nì hú tiān jìn, dēng lín biān shù mí.
睥睨胡天近,登临边树迷。
hàn bīng bú dào chù, hán niǎo xiàng shuí tí.
汉兵不到处,寒鸟向谁啼。
“寒鸟向谁啼”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