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沧海舒孤啸”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遥看沧海舒孤啸”全诗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遥看沧海舒孤啸,百尺仙桥一振衣。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伏龙寺》戚继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伏龙寺》是明代戚继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梵宇萧条隐翠微,
丹枫白石静双扉。
曾于山下挥长戟,
重向尊前醉落晖。
衰草尚迷游鹿径,
秋云空锁伏龙矶。
遥看沧海舒孤啸,
百尺仙桥一振衣。
诗意:
《伏龙寺》描绘了一幅山寺景象。诗人笔下的寺庙宁静而隐蔽,被翠绿的树木所掩盖。红色的枫叶与洁白的石头相映成趣,构成了门前的景色。诗人曾经在山下挥舞长戟,力图保卫国家的安宁,现在他重回寺庙,在佛前陶醉于晚霞的美丽。草木已衰败,寺庙的小径上游荡着迷途的鹿。秋天的云彩似乎将寺庙囚禁其中。诗人遥望着大海,发出孤独的啸叫,百尺高的仙桥轻轻摇曳。
赏析:
《伏龙寺》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戚继光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抒发。诗中的伏龙寺被描绘得幽静而隐蔽,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和遥远的感觉。这种环境与诗人曾经的战斗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曾经在山下奋战,挥舞长戟守护国家安宁,但现在他回归寺庙,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放松。晚霞让他沉醉其中,给他带来一种超越尘世的感受。
诗中的景象和意象也充满了哲理和禅意。衰败的草木、迷途的鹿、被秋云囚禁的寺庙,都是对人生无常和困境的暗示。诗人遥望大海,发出孤独的啸叫,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俗纷扰的追求超脱之情。百尺高的仙桥摇摆不定,暗示着人生的不稳定和变幻。
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景象也与诗人个人的经历相呼应,展现了他从战争中的归隐心态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伏龙寺》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远的哲理,展现了戚继光作为一位军事家和文人的独特风采。
“遥看沧海舒孤啸”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ú lóng sì
伏龙寺
fàn yǔ xiāo tiáo yǐn cuì wēi, dān fēng bái shí jìng shuāng fēi.
梵宇萧条隐翠微,丹枫白石静双扉。
céng yú shān xià huī cháng jǐ, zhòng xiàng zūn qián zuì luò huī.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
shuāi cǎo shàng mí yóu lù jìng, qiū yún kōng suǒ fú lóng jī.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yáo kàn cāng hǎi shū gū xiào, bǎi chǐ xiān qiáo yī zhèn yī.
遥看沧海舒孤啸,百尺仙桥一振衣。
“遥看沧海舒孤啸”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八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