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往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悲欢往来”全诗
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
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
竹斋。
向背松斋。
须次第、春兰秋菊开。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
山芋_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
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沁园春
作者简介(王质)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稼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
《沁园春(闲居)》王质 翻译、赏析和诗意
《沁园春(闲居)》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
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
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
竹斋。向背松斋。须次第、春兰秋菊开。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
山芋_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
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自己的闲居中度过的时光和所见所感。诗中的"沁园春"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园林,"闲居"则表明他的生活宁静而自由。
诗的开篇写道"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这句话借用了时间和日常生活的意象,表达了人生中悲欢离合的常态。接着,诗人写到自己的住所,以及他的心态和态度。他说"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表明他的居所虽然简朴,但他并不在乎外界的评判和物质的浮华。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他居所的环境和景观。"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表达了他所住的地方虽然荒凉,但却有一种幽静和纯净的美感。他的家境虽然贫困,但他依然开心地生活着,"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他所种植的植物和他的日常生活。他提到了竹斋和松斋,表明他的住所附近有竹子和松树,春天有兰花和秋天有菊花,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季节的感知。他还提到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描绘了他种植的各种植物,丰富了他的生活。
最后几句描述了他的生活细节和他所在的环境。他提到山芋汤羹和地黄酿粥,暗示了他的生活简朴而丰盛。"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表达了他的住所靠近水边,可以自由地漫步和欣赏周围的景色。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自己的闲居中过着宁静而自由的生活。他对物质的追求不多,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融入了对季节变迁和植物生长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氛围。
“悲欢往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ìn yuán chūn xián jū
沁园春(闲居)
èr bǎi nián jiān, shí èr shí zhōng, bēi huān wǎng lái.
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
dàn gài tóu yī bǎ, róng shēn fāng zhàng, wú duō yuán shì, mò qiǎn chén āi.
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
qū qǔ chéng yōu, xiāo tiáo shēng jìng, yě cǎo xián huā dū miào zāi.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
jiā wú lì, suī rán zhǐ chǐ, qiáng zuò yíng huí.
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
zhú zhāi.
竹斋。
xiàng bèi sōng zhāi.
向背松斋。
xū cì dì chūn lán qiū jú kāi.
须次第、春兰秋菊开。
zài zhú lí xū chù, mì zāi gān jú, jīng qiáo xié pàn, shū zhǒng xiāng méi.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
shān yù gēng, dì huáng niàng zhōu, dōng hòu chūn qián jiē kě zāi.
山芋_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
mén tōng shuǐ, hé tīng liǎo zhǔ, zú kě pái huái.
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悲欢往来”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