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尝离洞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未尝离洞门”全诗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
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赠庐岳隐者》杜荀鹤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庐岳隐者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
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译文:
赠给庐岳山的隐者
来到这里觉得很自在,从未离开过这个山洞的门。
搭起茅草遮雨遮雪,早晚都采药品味。
古树上藤蔓缠绕得很厉害,春天清泉中的鹿来去自由自在。
宁静无事,不似属于尘世纷扰。
诗意:
这首诗是杜荀鹤赠给庐岳山的隐者的作品。诗人抒发了自己在庐岳山隐居的心境和对这种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隐者舒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包括住在山洞中、用茅草遮雨遮雪、采摘药材供养自己生活的画面。另外,诗人也提到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色和动物,形象地描绘了藤蔓缠绕在古树上、清泉中的鹿自由自在的情景。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庐岳山的隐者的生活和心境。诗中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隐者的舒适自在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和向往的感觉。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让人们思考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体现了杜荀鹤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思想意义。
“未尝离洞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lú yuè yǐn zhě
赠庐岳隐者
zì jiàn lái rú cǐ, wèi cháng lí dòng mén.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
jié máo zhē yǔ xuě, cǎi yào gěi chén hūn.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gǔ shù téng chán shā, chūn quán lù guò hún.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
yōu yōu wú yī shì, bù shì shǔ qián kūn.
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未尝离洞门”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