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长啸倚门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洛阳长啸倚门时”全诗
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司空图 翻译、赏析和诗意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一诗,描述了石勒童年时期在洛阳的经历和心情。通过描绘石勒在儿时观察到的事物,表达了对晋朝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困惑。
大致中文译文如下:
石勒年幼时充满了战争的氛围,他在洛阳的长啸经历让我感叹。那时的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慧又怎么能预测未来呢?
这首诗描绘了石勒童年时期在洛阳的景象和感受。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他的童年充满了战争以及外来民族入侵的动荡岁月。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石勒童年的象征。他在洛阳的长啸表达了他对身世的困惑和无奈。
作者在诗中提到了王夷甫,他在晋朝时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于历史和未来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王夷甫的提及,作者暗示了石勒的无知和对未来的迷茫。石勒作为少年时期的洛阳长啸者,面对历史的变迁和自身的命运,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描绘石勒童年时期在洛阳的经历,表达了对晋朝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困惑。诗句简练,深情中流露出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同时,通过对洛阳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洛阳的繁荣和多变的局势。整首诗凭借朴素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感慨。
“洛阳长啸倚门时”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uò yáng yǒng gǔ yī zuò hú céng shī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
shí lè tóng nián yǒu zhàn jī, luò yáng cháng xiào yǐ mén shí.
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
jìn cháo bú shì wáng yí fǔ, dà zhì hé yóu de yù zhī.
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洛阳长啸倚门时”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