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醒见秋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眼醒见秋山”全诗
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
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松斋偶兴》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松斋偶兴》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
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
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白居易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闲逸生活的向往。他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了远离世俗的事务之外,希望能够摆脱尘嚣的纷扰。诗中提到了他靠官俸为生计,随官职的变动而不断更换居所。他烦闷于清晨的号角声,但眼睁睁地看到了美丽的秋山景色。最后,他感激地说,多亏有这松树下的屋檐,让他在回朝之前有半日的闲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白居易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官场的繁琐与束缚与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之间的反差。他用"约俸"描述了自己生活的艰辛和对物质生活的依赖,但又通过"灭迹是非间"表达了他希望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愿。他对清晨的号角声和秋山景色的描绘,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渴望。最后,他以"松檐下"作为自己闲逸之所的象征,显示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对比的运用,表达了白居易对官场生活的痛苦和对隐逸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代文人的思想倾向。
“眼醒见秋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ōng zhāi ǒu xìng
松斋偶兴
zhì xīn sī lǜ wài, miè jī shì fēi jiān.
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
yuē fèng wéi shēng jì, suí guān huàn wǎng huán.
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
ěr fán wén xiǎo jiǎo, yǎn xǐng jiàn qiū shān.
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lài cǐ sōng yán xià, cháo huí bàn rì xián.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眼醒见秋山”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