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焦一世披草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鲍焦一世披草眠”出自唐代李贺的《公无出门》,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ào jiāo yī shì pī cǎo mi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鲍焦一世披草眠”全诗

《公无出门》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失恋爱情

作者简介(李贺)

李贺头像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公无出门》李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公无出门,意指没有人能够离开现实的困境和现实的束缚。诗中描述了一个混乱、黑暗的世界。天地昏暗,熊虺吞食人的灵魂,雪霜冻结人的骨骼。嗾犬乱叫,狺狺索求,象征着人们的追逐和争斗。舐掌的人只喜欢带着兰花,代表对品味和美的追求。帝王派遣车马打退灾难,星星点剑镶嵌在黄金的轭上。诗人虽然能够骑马,但无法返回故乡,历阳湖波浪汹涌如山。毒虬相视,振动金环,狻猊猰貐吐出贪婪的口水。鲍焦躺在草地上睡觉,颜回的白发斑驳。颜回不是因为衰老而衰退,鲍焦不会违背天意。天地惧怕被啮咬的命运,这就是造成现实混乱的原因。明明事实已经很清楚,但公众仍怀疑真相,诗人呵斥他们,提醒他们看看墙上的字,向上询问天空。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混乱、黑暗和迷失的世界,强调了人们对权力和享乐的追求,以及现实与真实之间的冲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鲍焦一世披草眠”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ōng wú chū mén
公无出门

tiān mí mí, dì mì mì.
天迷迷,地密密。
xióng huī shí rén hún, xuě shuāng duàn rén gǔ.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sǒu quǎn yín yín xiāng suǒ suǒ, shì zhǎng piān yí pèi lán k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dì qiǎn chéng xuān zāi zì xī,
帝遣乘轩灾自息,
yù xīng diǎn jiàn huáng jīn è.
玉星点剑黄金轭。
wǒ suī kuà mǎ bù dé hái, lì yáng hú bō dà rú shān.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dú qiú xiāng shì zhèn jīn huán, suān ní yà yǔ tǔ chán xián.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bào jiāo yī shì pī cǎo mián,
鲍焦一世披草眠,
yán huí niàn jiǔ bìn máo bān.
颜回廿九鬓毛斑。
yán huí fēi xuè shuāi, bào jiāo bù wéi tiān.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tiān wèi zāo xián niè,
天畏遭衔啮,
suǒ yǐ zhì zhī rán.
所以致之然。
fēn míng yóu jù gōng bù xìn, gōng kàn ā bì shū wèn tiān.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鲍焦一世披草眠”平仄韵脚

拼音:bào jiāo yī shì pī cǎo mián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鲍焦一世披草眠”的相关诗句

“鲍焦一世披草眠”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鲍焦一世披草眠”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鲍焦一世披草眠”出自李贺的 (公无出门),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