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怨秋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识怨秋深”全诗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巴童答》李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巴童答》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的人物形象,他并非君王唱和府体诗,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秋天的怨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巨鼻宜山褐,
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
谁识怨秋深。
这首诗以形容刻画的手法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通过描述他的巨大的鼻子,以及浓密的眉毛,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不满。诗人在诗中提到,这个人并非君王那样唱 和府体诗,但他的怨恨之情却深沉且真实。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怨恨和孤独的情感,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形象和他的处境,诗人表达了一种在秋天时自由地表达个人感情的渴望。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意象十分鲜明,以及怨恨的情感使这首诗充满了诗人个人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巨鼻和厚眉是独特的描写手法,使得这首诗独树一帜,充满个性。
“谁识怨秋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ā tóng dá
巴童答
jù bí yí shān hè, páng méi rù kǔ yín.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fēi jūn chàng yuè fǔ, shuí shí yuàn qiū shēn.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谁识怨秋深”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