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虎来听法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曾有虎来听法去”全诗
曾有虎来听法去,更无碑可付雷轰。
修廊半是题诗壁,游客多於住院僧。
我亦飘零归未得,竹床分卧看云生。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荐福寺》艾性夫 翻译、赏析和诗意
《荐福寺》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荐福寺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并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表达了一种禅宗的境界和修行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细看莫莫堂前月,
似是寥寥五祖灯。
曾有虎来听法去,
更无碑可付雷轰。
修廊半是题诗壁,
游客多於住院僧。
我亦飘零归未得,
竹床分卧看云生。
这首诗词以寺庙为背景,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示了荐福寺的景象。首句"细看莫莫堂前月",通过观察寺庙前的月亮,表达了一种寂静与空灵的氛围。"似是寥寥五祖灯"则暗示了五祖慧能的禅宗教义,以及寺庙中传承的佛法。
接下来的两句"曾有虎来听法去,更无碑可付雷轰",表达了过去曾有虎(指虎丘山)来此寺庙听取佛法,却无法通过碑文等方式将这种法力传达出去。这种隐喻,既揭示了佛法的深邃和超越言语的特性,也暗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接着,诗人提到"修廊半是题诗壁,游客多於住院僧",这揭示了寺庙中游客众多,而住院的僧人相对较少,寺庙已经逐渐成为景点,失去了原本的宗教氛围。这种景象让作者感到飘零和无所归属。
最后两句"我亦飘零归未得,竹床分卧看云生"表达了作者的个人心境。诗人以自己的飘零之身,通过分卧竹床观看云的生长和变化,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这种境界通过寺庙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禅宗修行者对于内心的反思和探索。
总体而言,《荐福寺》这首诗词以描绘寺庙景象为线索,通过景物的细致描写,融入了禅宗的思想和哲学内涵。诗人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化的担忧,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探索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曾有虎来听法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àn fú sì
荐福寺
xì kàn mò mò táng qián yuè, shì shì liáo liáo wǔ zǔ dēng.
细看莫莫堂前月,似是寥寥五祖灯。
céng yǒu hǔ lái tīng fǎ qù, gèng wú bēi kě fù léi hōng.
曾有虎来听法去,更无碑可付雷轰。
xiū láng bàn shì tí shī bì, yóu kè duō yú zhù yuàn sēng.
修廊半是题诗壁,游客多於住院僧。
wǒ yì piāo líng guī wèi dé, zhú chuáng fēn wò kàn yún shēng.
我亦飘零归未得,竹床分卧看云生。
“曾有虎来听法去”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