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支硎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云外支硎寺”全诗
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题报恩寺》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报恩寺》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
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叫报恩寺的寺庙,位于云外。它的声誉媲美虎丘,虎丘是当时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寺庙周围的山石上还留有马匹经过的痕迹,山峰高耸如牛头。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仿佛通向大海,松门已经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秋天。作者迟迟回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仿佛回到了古代王谢两朝时期,那时他们也曾来过这里游览。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对报恩寺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忆。诗中所描绘的寺庙和周围的山川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使读者产生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云外支硎寺、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泉眼潜通海等,形象地展示了寺庙和周围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神奇。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的回忆和怀旧之情。作者迟回报恩寺,欣赏风景,使人联想到古代王谢两朝时期的文人墨客,他们也曾在这里游览、吟诗作赋。这种对历史的回忆和怀念,给诗词增添了一层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怀念之情,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温暖。
“云外支硎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bào ēn sì
题报恩寺
yún wài zhī xíng sì, míng shēng dí hǔ qiū.
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
shí wén liú mǎ jī, fēng shì sǒng niú tóu.
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
quán yǎn qián tōng hǎi, sōng mén yù dài qiū.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
chí huí hǎo fēng jǐng, wáng xiè xī céng yóu.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云外支硎寺”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