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魃妖谁敢扇余殃”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魃妖谁敢扇余殃”出自宋代吴潜的《再用前韵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 yāo shuí gǎn shàn yú y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魃妖谁敢扇余殃”全诗

《再用前韵二首》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余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再用前韵二首》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再用前韵二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吴潜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改革和农民生活的关切。

诗词的中文译文: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余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表达对社会不公和农民贫困的关切,呼吁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

首先,诗中提到了"行雨龙公屡易方"的句子,表达了统治者频繁更换政策的情况。"行雨龙公"指的是负责管理雨水和灾害的官员,但由于政策的频繁变动,无法有效地预防灾害,给人们带来了不幸。

接着,诗中提到了"魃妖谁敢扇余殃"的句子,表达了人们对于灾祸的恐惧。"魃"和"妖"都是指邪恶的灾害之神,而"扇余殃"则是指引发灾祸。这里作者暗示,社会的不公和政策的不稳定会给人们带来灾祸和不幸。

然后,诗中描述了农民的生活情景,"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这句表达了农民通过辛勤劳作,使得田地连年丰收,但他们的努力却不能换来安稳的生活,暗示了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这句表达了农民子弟为了生活而外出打工,但他们的劳动所得却不能减轻家庭负担。同时,诗人主张不应该把行旅者作为负担,而应该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最后,诗中提到了"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的句子。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政府官员的期望。"寄声鄞土"表示作者将心声寄托在家乡,希望家乡的事务能够得到关注和改善。"黄承事"则指的是政府官员,诗人希望他们能够关心农民的处境,不要把粮食囤积而应该分发给需要的人。

总的来说,吴潜的《再用前韵二首》通过以自然现象为比喻,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农民贫困的忧虑和呼吁。他希望改革能够解决社会问题,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农民的深情厚意。这首诗具有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的特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魃妖谁敢扇余殃”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ài yòng qián yùn èr shǒu
再用前韵二首

xíng yǔ lóng gōng lǚ yì fāng, bá yāo shuí gǎn shàn yú yāng.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余殃。
tián chóu jiē dé sān nián shú, zhěn diàn gōng lái jǐ yè liáng.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gèng xǐ zhēng fū wú jiǎn zào, dìng yīng xíng lǚ bù jī liáng.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jì shēng yín tǔ huáng chéng shì, yǒu sù hé xū gèng jiào cáng.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魃妖谁敢扇余殃”平仄韵脚

拼音:bá yāo shuí gǎn shàn yú yā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魃妖谁敢扇余殃”的相关诗句

“魃妖谁敢扇余殃”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魃妖谁敢扇余殃”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魃妖谁敢扇余殃”出自吴潜的 (再用前韵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