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似水元非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碧天似水元非水”全诗
人现非天非水处,君来何处觅神仙。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汪莘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是宋代文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十六日离开郡城,登上船只,犹如乘舟驶向钱塘江。十七日,舟中心情万千,各种思绪此起彼伏。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题。诗人以碧天和碧水作为意象,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关系,并表达了对神仙存在的渴望。
赏析:
在诗词的开头,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碧天比作水,碧水比作天,创造了一种错觉,使得读者感受到了天地之间的奇妙变化。这种对比与错觉的描绘,使得自然界的景象更加神秘而美丽。
接着,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在现实生活中既不是天空,也不是水中的存在,那么在哪里才能寻找到神仙呢?这种问题的提出,凸显了人对超越现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
整首诗以诗人在船上的所思所感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心灵追求和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交融,诗人表达了对心灵自由和超越尘世的向往。这种意境的营造与表达方式,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力和思辨性,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愉悦感。
总之,汪莘的《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越现实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诗词中的意象与对比的运用,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使得诗词具有深刻的诗意和精神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碧天似水元非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ǔ yuè shí liù rì chū jùn dēng zhōu rú qián táng shí qī rì zhōu zhōng zá xìng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bì tiān shì shuǐ yuán fēi shuǐ, bì shuǐ rú tiān bú shì tiān.
碧天似水元非水,碧水如天不是天。
rén xiàn fēi tiān fēi shuǐ chù, jūn lái hé chǔ mì shén xiān.
人现非天非水处,君来何处觅神仙。
“碧天似水元非水”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