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未及湘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曾未及湘山”全诗
旧疾痁频作,方炉火自跧。
风高知木脱,雨细念梅斑。
飘泊方兹始,林园未遽还。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赵蕃)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赵蕃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沙的所见所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长沙今十日,
曾未及湘山。
旧疾痁频作,
方炉火自跧。
风高知木脱,
雨细念梅斑。
飘泊方兹始,
林园未遽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这里的所见所感。诗的开篇表达了作者在长沙已经十天了,却未曾登上湘山的遗憾之情。这里的湘山指的是长沙城中的名山。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的旧疾复发,痛苦不堪。"痁"是指疮疖,"频作"表示病痛频繁发作。方炉火自跧"方炉"指的是炉火,"跧"是指燃烧的声音。这里描绘了病中的作者,身陷疾苦之中,炉火的声音也成为了他孤独的伴随。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风高知木脱"表明风势很大,知道树木会脱落,意味着秋天已经深入。"雨细念梅斑"则表现了雨细蒙蒙,作者思念梅花的情感。这里的梅斑指梅花的斑点,暗示着梅花的美丽和纯洁。
最后两句"飘泊方兹始,林园未遽还"表达了作者在长沙的漂泊之情和对家园的思念。"飘泊"意味着作者的流离失所,"方兹始"表示刚刚开始,"林园未遽还"则表明作者尚未急于回归自己的林园,还在思考归宿的问题。
整首诗以长沙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在长沙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疾病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曾未及湘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zhāng cì lǜ sī lǐ sān shǒu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
cháng shā jīn shí rì, céng wèi jí xiāng shān.
长沙今十日,曾未及湘山。
jiù jí shān pín zuò, fāng lú huǒ zì quán.
旧疾痁频作,方炉火自跧。
fēng gāo zhì mù tuō, yǔ xì niàn méi bān.
风高知木脱,雨细念梅斑。
piāo bó fāng zī shǐ, lín yuán wèi jù hái.
飘泊方兹始,林园未遽还。
“曾未及湘山”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