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更中流下铁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莫更中流下铁椎”全诗
龙鱼并出应难识,樗栎无庸幸见遗。
每上楼台瞻北极,愿闻波浪帖南陲。
吴山越水元相接,莫更中流下铁椎。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再用前韵(二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再用前韵(二首)》
弟子舆尸漫有师,
圯桥谁共老人期。
龙鱼并出应难识,
樗栎无庸幸见遗。
每上楼台瞻北极,
愿闻波浪帖南陲。
吴山越水元相接,
莫更中流下铁椎。
中文译文:
弟子推着灵柩,漫长的路上有位老师,
圯桥上,谁与老人共度时光。
龙和鱼一同出现,却难以辨认,
樗栎树下,幸运地没有留下痕迹。
每次登上楼台,眺望北极星,
愿意听闻南海岸的波浪拍打声。
吴山与越水相连,相互交融,
千万不要在水流中丢下铁制的锤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刘基的作品,以诗人游历途中的见闻和思考为题材。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老师和自然环境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身为弟子推着灵柩,行走在漫长的路途中,思念着离世的老师。这种景象传达出对师长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接着,诗人提到圯桥,表达了对老师相聚之地的思念。圯桥是古代交通要道,人们在此相聚告别,诗中的"谁与老人共度时光"反映了诗人对老师的敬重和对离别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诗人希望能登上楼台,远望北极星,寻求心灵的安定和指引。同时,他也渴望听到南海岸波浪的声音,以此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宽广。
最后,诗人以吴山和越水为象征,描绘了两地的山水相连,彼此交融的景象。这种景象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呼吁人们不要破坏这种平衡,不要丢下铁制的锤子,即指人们不应该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师长的怀念、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莫更中流下铁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ài yòng qián yùn èr shǒu
再用前韵(二首)
dì zǐ yú shī màn yǒu shī, yí qiáo shuí gòng lǎo rén qī.
弟子舆尸漫有师,圯桥谁共老人期。
lóng yú bìng chū yīng nán shí, chū lì wú yōng xìng jiàn yí.
龙鱼并出应难识,樗栎无庸幸见遗。
měi shàng lóu tái zhān běi jí, yuàn wén bō làng tiē nán chuí.
每上楼台瞻北极,愿闻波浪帖南陲。
wú shān yuè shuǐ yuán xiāng jiē, mò gèng zhōng liú xià tiě chuí.
吴山越水元相接,莫更中流下铁椎。
“莫更中流下铁椎”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