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出山都不弃”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从此出山都不弃”全诗
目乱珠玑测空谷,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
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回不见落银潢,
余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测空谷,
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
接竹斋厨午饭香。
从此出山都不弃,
满田粳稻插新秧。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游览庐山山阳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心境。诗中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变化和生命的永恒。
赏析:
首句“山回不见落银潢”,描绘了山间回声回荡,但却无法看到银光的情景,给人以神秘和遥远之感。接着,“余溜喧豗响石塘”,形容水流声喧哗,回响在石塘中,增添了山水的生动和活力。
第三句“目乱珠玑测空谷”,以目眩心乱的形象,描绘了山谷的深邃和空灵。诗中的珠玑是指宝石,通过目眩的感觉,传达出作者在山中感受到的美丽和壮观。
接下来的一句“足寒雷电绕飞梁”,以寒冷的足感,描绘了雷电在山林间穿梭的景象。这一句中的雷电形容了山间的气象变化,给人以震撼和惊艳之感。
下半首诗以饮食之物展开描写,通过对茶和午饭的描绘,表达了安逸和满足的情感。“入瓶铜鼎春茶白”,描绘了清新的春茶,给人以品味和养神之感。“接竹斋厨午饭香”,描绘了竹斋中午饭的香气扑鼻,给人以舒适和满足的感受。
最后两句“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并表示自己将不离开这片土地,继续从事农田劳作。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执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山水和农田的深深眷恋,表达了对乡土情怀的赞美和珍视。
“从此出山都不弃”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óu lú shān shān yáng qī yǒng qí èr shù yù tíng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
shān huí bú jiàn luò yín huáng, yú liū xuān huī xiǎng shí táng.
山回不见落银潢,余溜喧豗响石塘。
mù luàn zhū jī cè kōng gǔ, zú hán léi diàn rào fēi liáng.
目乱珠玑测空谷,足寒雷电绕飞梁。
rù píng tóng dǐng chūn chá bái, jiē zhú zhāi chú wǔ fàn xiāng.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
cóng cǐ chū shān dōu bù qì, mǎn tián jīng dào chā xīn yāng.
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从此出山都不弃”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