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恐此中藏隐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犹恐此中藏隐沦”全诗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在毛国镇白云庄眺望远台时的景象和思考。诗人发现山峰宛如高人,远离尘嚣,如果不登上高处,就无法领略到山峰的壮丽景色。远台是用土石构筑而成的,数量并不多,但它们照亮了眼中的峰峦,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当阵马奔腾时,它们看起来遥不可及,风浪翻滚,忽然间无边无际。白云自然是逃避名利之地,但苏辙担心其中可能隐藏着隐士沦落的悲剧。
赏析:
这首诗以具体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峰、远台、阵马和白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人通过山似高人的比喻,表达了追求高远的意愿和对远离尘嚣的向往。同时,他提醒人们,只有登上高处,才能领略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新的视角。
诗中的远台象征着人们努力创造的事物,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能照亮眼中的峰峦,给人以新的感受。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类文明和进步的积极展望,即使是微小的贡献也能带来积极的变化。
阵马奔腾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幻无常。风浪舒卷的景象则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无限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形成对比。这种对自然的描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敬畏自然的力量。
最后,白云被描绘为逃避名利之地,但诗人又表达了对隐士沦落的担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是远离尘嚣的地方,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悲剧。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担忧,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追求、人类文明进步、自然力量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反思。
“犹恐此中藏隐沦”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máo guó zhèn bái yún zhuāng wǔ yǒng qí sān tiào yuǎn tái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
shān shì gāo rén cháng yuǎn rén, bù dēng gāo chù jiàn wú yīn.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zhù tái tǔ shí wú duō zǐ, zhào yǎn fēng luán dé xǔ xīn.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zhèn mǎ bēn téng shí jué yuǎn, fēng tāo shū juàn hū wú yín.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bái yún zì shì táo míng chù, yóu kǒng cǐ zhōng cáng yǐn lún.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犹恐此中藏隐沦”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