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民旧有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临民旧有法”全诗
节见南迁後,神凝未瞑前。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苏辙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在这首诗词中表达了对家族教育传统的赞扬和对传承家风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
节见南迁后,神凝未瞑前。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家风为主题,表达了苏辙对家族传统的敬仰和继承的决心。首句“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描述了家族的风范和坚定不移的传承。家族就像一棵古老的柏树,代代相传,永不衰老。第二句“节见南迁后,神凝未瞑前”暗示了苏辙自己的经历。他在南方迁居后,仍然保持着家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心神不散,未曾放松。
下半首诗词着重描述了家族的家训和对后代的教育。第三句“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表明苏辙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家法,并将其教导给子孙后代。他将家训写成文章,以期子孙能够学习和遵守。最后两句“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家族的家风已经通过九代的传承得以延续,而苏辙希望后人也能够参与其中,将这份家风传承下去,不容置疑。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家风的珍视和赞美,展现了苏辙对家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和对子孙教育的思考。这首诗词鼓励人们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注重家风的培养和传承,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家族观念的价值和重要性。
“临民旧有法”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áng xiū zhuàn yì wèn wǎn cí èr shǒu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jiā fēng tái bǎi lǎo, yí zhí gù yī rán.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
jié jiàn nán qiān hòu, shén níng wèi míng qián.
节见南迁後,神凝未瞑前。
lín mín jiù yǒu fǎ, xùn zi shì chéng piān.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jiǔ zhuàn jīn yóu zài, cān tóng qǐ wàng chuán.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临民旧有法”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七洽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