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淮阴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言淮阴近”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yán huái yīn jì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谁言淮阴近”全诗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昨夜宿洪泽,再来遂如归。
却行虽云拙,乘险谅亦非。
谁言淮阴近,阻此骇浪飞。
长风径千里,蛟蜃相因依。
眇然恃一叶,此势安可违。
冒涉彼何人,勇决生虑微。
欲速有不达,鱼腹岂足肥。
风帆尚可转,野庙谁能祈。
但当拥衾睡,慎闭窗与扉。
夜闻声尚恶,起视聊披衣。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昨夜住在洪泽湖畔,再次来到这里感觉如同回家。
虽然行路虽然说得上笨拙,但乘着逆风,也算不错。
有人说淮阴离这里很近,但我却在这里受到了阻碍,大浪滔天,使我惊吓。
长风吹过千里,像是蛟龙和蜃景互相依存。
我微不足道地依靠着一片叶子,又怎能抵挡这势不可违的风浪呢?
冒着冰冷的风浪,究竟能有多少人勇敢地决定前进,而不生出一丝犹豫?
想要速战速决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就像鱼肚子里的食物又怎能够让人满足呢?
风帆尚且可以转变方向,那么野庙又有谁能够祈求风平浪静呢?
但是当你拥着被子入眠时,务必小心地关闭窗户和门。
夜晚听到声音还是会感到不安,起身看一看,只能披上衣服。

诗词中,苏辙以自己在洪泽湖宿营遭遇大风为背景,表达了在逆境中坚持前行的决心和勇气。他以自然景观和比喻手法,将风浪与人生的挑战相联系,通过描述自己在大风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于人生道路上的困境和危险的思考。诗中表达了苏辙不畏困难、坚持追求的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逆境时要谨慎行事,保护自己的安全。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洪泽湖畔遇到大风的经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困境和挑战的认识。诗中充满着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勇敢和决心。同时,诗词也给人以启示,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保持警觉,同时也要珍惜平凡的生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谁言淮阴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fā hóng zé yù dà fēng què hái sù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zuó yè sù hóng zé, zài lái suì rú guī.
昨夜宿洪泽,再来遂如归。
què xíng suī yún zhuō, chéng xiǎn liàng yì fēi.
却行虽云拙,乘险谅亦非。
shuí yán huái yīn jìn, zǔ cǐ hài làng fēi.
谁言淮阴近,阻此骇浪飞。
cháng fēng jìng qiān lǐ, jiāo shèn xiāng yīn yī.
长风径千里,蛟蜃相因依。
miǎo rán shì yī yè, cǐ shì ān kě wéi.
眇然恃一叶,此势安可违。
mào shè bǐ hé rén, yǒng jué shēng lǜ wēi.
冒涉彼何人,勇决生虑微。
yù sù yǒu bù dá, yú fù qǐ zú féi.
欲速有不达,鱼腹岂足肥。
fēng fān shàng kě zhuǎn, yě miào shuí néng qí.
风帆尚可转,野庙谁能祈。
dàn dāng yōng qīn shuì, shèn bì chuāng yǔ fēi.
但当拥衾睡,慎闭窗与扉。
yè wén shēng shàng è, qǐ shì liáo pī yī.
夜闻声尚恶,起视聊披衣。

“谁言淮阴近”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yán huái yīn jìn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二吻  (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谁言淮阴近”的相关诗句

“谁言淮阴近”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谁言淮阴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谁言淮阴近”出自苏辙的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