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惊四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战鼓惊四隅”全诗
边候失晨夜,骑驿驰中涂。
诏书止穷征,诸将守来驱。
敌微势可料,师竞力无余。
防边未云失,忧怀愧安居。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羌虏忘君恩,
战鼓惊四隅。
边候失晨夜,
骑驿驰中涂。
诏书止穷征,
诸将守来驱。
敌微势可料,
师竞力无余。
防边未云失,
忧怀愧安居。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于边疆战争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担忧。诗中提到了羌虏(指北方少数民族)忘记了对君主的恩德,战鼓声震动了边疆的四个角落。边境守军失去了晨夜的警惕,官兵们奔波于中涂之间(中涂指边境之地)。然而,诏书下达停止征战,各将领却守望着敌军的来袭。作者认为敌人的势力微弱,可以预见其行动,但是国家的军力却无余力可用。作者担心边境的防线可能会有所疏漏,对于自己居于安逸的生活感到愧疚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于国家安全和边疆战争的关切之情。他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通过对边疆军事状况的描写,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心和对边境守军的期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自己的思想及行为的反思,对于自己居于平安的生活而感到内疚和不安。
整首诗词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意象,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自身责任的思考。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对羌虏和君主、边候和骑驿、敌微势和师竞力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作者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总的来说,《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苏辙表达对边疆战争和国家安宁的忧虑的一首诗词。通过对具体情境和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传递了作者对国家安全和自身责任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之情。
“战鼓惊四隅”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hé yuān míng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qiāng lǔ wàng jūn ēn, zhàn gǔ jīng sì yú.
羌虏忘君恩,战鼓惊四隅。
biān hòu shī chén yè, qí yì chí zhōng tú.
边候失晨夜,骑驿驰中涂。
zhào shū zhǐ qióng zhēng, zhū jiàng shǒu lái qū.
诏书止穷征,诸将守来驱。
dí wēi shì kě liào, shī jìng lì wú yú.
敌微势可料,师竞力无余。
fáng biān wèi yún shī, yōu huái kuì ān jū.
防边未云失,忧怀愧安居。
“战鼓惊四隅”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